数字化中联报

中联重科数字化转型记

2024-09-08

  

中联重科数字化转型记

  具体做法是:整个营销组织■■★■◆“极其扁平化◆◆◆◆★◆”◆■■◆,企业和客户之间进行“端到端◆◆◆■■”管理,所有客户、业务员全部进入公司总部的大数据平台,产品、财务等数据在后台一目了然★◆■。

  产品智能化后,过去靠老师傅经验积累演进的传统制造业,装上了“加速器”。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说,原来工程机械设备是孤立的,现在每台设备都装了传感器,工程师坐在家里就能知道产品的状态,产品纠错、迭代和创新的速度大大加快。

  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(记者宋振远刘璐璐白田田)在◆★“工程机械之都”长沙,中联重科是一家◆◆◆■“老资格”企业,它的前身是原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。在数字化浪潮下,它又是一个勇于尝鲜的◆◆“新玩家”◆■■★★◆。近期★◆★■◆,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走进这家位列全球工程机械前五强的企业★■,对话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◆★■★★■,一探其数字化转型的脉络■■■◆。

  杨辉说,新的模式实现“双赢◆■★■■★”。一方面,它降低了成本,提高了产品竞争力,企业对于客户设备运行状况与信用等风险的防范更有力★◆◆◆■◆;另一方面,客户通过大数据平台◆◆,也能对设备进行高效管理■■,获得一系列增值服务。

  詹纯新说,如今在海外,企业和客户可以实现■■★“端到端”。正是因为有了大数据平台和互联网技术,让商业模式的这种变革成为可能。

  这还只是中联重科工厂数字化的◆★“前哨站”。坐落在长沙高新区的中联智慧产业城,项目总占地面积超过10000亩,计划总投资约1000亿元。根据规划,中联智慧产业城将布局建设超过7个全球领先的灯塔工厂,300余条智能产线★★★◆■★,以及一个面积达数万平方米的大数据中心。

  产品智能化只是第一步,作为企业的管理者,詹纯新琢磨将数字化进一步延伸到商业模式和经营管理。

  3200吨履带式起重机◆◆★,用于核电站外层安全壳穹顶的吊装。穹顶有几个篮球场大,起吊、变幅■◆■、升钩、行走平移、调整、落钩要一气呵成,每个螺栓必须严丝合缝★■★★。中联重科给起重机装上100多个传感器,实时感知压力■◆◆、载荷■◆、速度等状态,得以“又轻又准★■★”地完成高难度动作■★■。

  彼时,这个问题萦绕在詹纯新的心头◆◆★◆■■。工程师出身的他◆◆■■,决定回归“做好产品”这个本源◆◆★◆。而国外企业的■◆★◆■“工业4★◆◆■★◆.0”给了他启发,这个概念的核心是◆◆■★■“嵌入式传感器◆★■★”。

  ◆◆★★◆“产品+传感器”再进一步,还可以◆■◆★“+人工智能”。中联重科将此应用于智慧农机和智慧农业,比如收割机通过机器视觉识别作物的长势和倒伏情况,并自动调整割台高度◆■★★◆■,从而提高作业效率。

  海外市场遵循同样的逻辑。以往企业◆■◆“走出去”★◆■,要找到既懂产品又了解当地市场和客户需求的人,是一件很难的事。从国内派出的业务员依赖于少数几个代理商,有的一年也做不了多少单业务★◆■◆★,逐渐变得难以为继。

  中科云谷副总经理杨辉说,基于这些数据,可以对关键部件进行远程健康评估、寿命预测和预测性维护,由被动服务变为“主动★◆◆、预测性服务”。

  工程机械行业的传统商业模式是分销代理制,这种模式的弊端是效率低、成本高★◆、服务不及时、客户体验感不好,企业对风险的把控能力也不强。

  智能化产品的大数据汇集到中联重科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——云谷工业物联网平台。目前,这个平台已连接约45万台套、价值千亿元级别的设备资产,采集超过9000余种数据参数,其中包括工程机械设备的工作时长、压力■★◆★■◆、档位、油耗等多类工况数据。

  这是中联重科■★■★■★“面向未来、引领20年★■★◆■”的“未来工厂”◆■★。通过全价值链数字化运营◆◆◆■、智能排产、工业AI、数字孪生、全流程智能物流◆■■■★、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等多维度结合,中联智慧产业城要成为“有感知★◆、会思考★◆■”的智慧工厂。

  ◆■■★“未来的变革将是颠覆性的升级,在数字化驱动下企业会更加灵敏、灵动、灵活,甚至生产制造都可以平台化。”对于詹纯新来说,这家创立近30年的工程机械企业■■◆,数字化转型有着无限可能。(完)

  “到了数字化时代,不能还是老一套。★■”变革触动的是长期形成的惯性思维◆◆★■■★,阻力自然不小,但詹纯新态度坚决:必须颠覆传统,按照■◆“互联网思维”做企业。

  不久前,位于湖南常德的中联重科塔机智能工厂全线条“黑灯产线分钟下线一台塔机■■★。

  2014年前后,工程机械行业经过上一轮★◆■◆“井喷式”增长,陷入了低谷。之前行业狂飙的时候,一切都是粗放式的,还没来得及涂装的塔吊都能直接被客户买走。当市场低迷时★◆◆■★■,前路在哪里★★?

  中联重科改变玩法◆◆★★◆■,用“海外航空港+本地化地面部队+产品事业部◆■★■”的模式■◆★■■◆,在统一的大数据平台上★■,海外业务同样实现了扁平化管理■■★。

  从产品的智能化切入,成了中联重科的数字化路径。中联重科提出4◆■★◆◆.0产品的“三个自■★◆◆”,即通过加装嵌入式传感器,实现产品自诊断、自调整★★■、自适应,让设备“能感知、有大脑、会思考”。

  截至目前■★,中联重科已有近300款4.0产品完成下线产品在公司新产品销售占比达到90%以上。